九芎
九芎

千屈菜科

學名:Lagerstroemia subcostata

英名:Chinese Crapemyrtle

日名:シマサルスベリ

別名:苞飯花、拘那花、小果紫薇、南紫薇

簡介

紫薇屬落葉喬木或灌木,原產中國華南各地、台灣及琉球。樹高可達15m。灰白色或茶褐色樹皮薄,很容易剝落。互生或對生橢圓形葉,長2~10cm,寬1~5cm,末端漸尖。圓錐花序自枝端伸出,白或淺粉紅色花,花瓣6枚,直徑約1cm,瓣緣波浪皺褶。蒴果橢圓形,長0.5~0.8cm,成熟後開裂,讓有翅的種子飛散傳播。開花期6~8月,結果期7~10月。

栽培

自然生長在溪谷、河畔等環境,因此能適合全日照或半日照,根系略耐潮濕。主幹增粗速度緩慢,側枝則生長迅速。開花於當年生枝條,因此在冬季落葉期進行整枝修剪,可以有效促進春季萌生新枝於夏季開花。繁殖採用播種與扦插法,以扦插法繁殖為主。一般剪取木質化枝條約5~10cm粗,直接扦插也有很高的成活率。

應用

優質本土樹種,枝幹堅韌可抗強風,花朵繁密為良好蜜源,適合作為行道樹、園景樹使用。園藝上亦常使用九芎枝幹嫁接紫薇,以提高觀賞性。水土保持上也曾推廣用九芎枝幹容易發根萌芽成活的特性,於邊坡上打九芎樁來往穩固土石。

知識

台灣原生樹種,在低海拔山區及郊野普遍分布,因此全台各地普遍都有因九芎而起的地名,例如九芎林(今新竹縣芎林鄉)、九芎根、九芎腳…等。木材堅硬、耐濕耐腐,昔時作工寮房舍的房柱以及器具柄、砧板,亦可燒製薪炭及製作陀螺童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