暫無圖片
光臘樹

木犀科

學名:Fraxinus formosana

英名:Griffith's Ash、Formosan Ash

日名:たいわんしおで、しまとねりこ

別名:台灣光蠟樹、白蠟樹、白雞油、脫皮樹、山苦楝、台灣白蠟樹

簡介

常綠半落葉喬木,樹皮薄,灰白色,作片狀剝落,幹上留有雲形剝落痕跡。奇數羽狀複葉,對生,具葉柄,柄及葉軸具縱溝,小葉 2~5 對,具短柄,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,葉基楔形,葉尖銳尖,葉緣全緣,上下表面無毛,有時葉柄與脈上被毛;秋天葉片會轉黃。密錐花序,花密生,頂生;花黃白色,被毛,花萼鐘形,開花期夏季。翅果,長約 3 公分,果形狹長呈片狀生長,披針狀篦形,先端鈍或凹,平滑,成熟時褐色,結果期秋季。

栽培

喜全日照,對土壤適應力強,抗風耐旱,偏好排水良好的土壤,以防止根腐病,以及定期澆水,特別是在乾燥期間保持其健康。

應用

可做庭園景觀樹、行道樹、小品盆栽。獨角仙等甲蟲喜食其樹液。木材是好的家具材料。

知識

台灣特有種。因其材色具有油蠟色澤,材質堅軔優良,很類似雞油,但顏色較白所以又名為「白雞油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