暫無圖片
蚊母樹

金縷梅科

學名:Distylium racemosum

英名:Flowers Acemes Distylium

日名:いすのき

別名:總狀蚊母樹、蚊子樹,米心樹、蚊母、中華蚊母

簡介

常綠喬木,高可達 16 公尺或更高,小枝條、嫩枝、葉柄及葉面常有痂狀鱗片。單葉,互生,叢生枝端,具葉柄,葉長橢圓形或橢圓狀長橢圓形,先端漸尖,有時極少數為鈍形,基部銳形或漸狹,革質,全緣。雌雄花同花序,雌花位於花序頂端;雄蕊 5~6,花藥紅色,花期3-5月。蒴果,卵形或橢圓形,外面有褐色絨毛,先端銳尖,縱裂;種子橢圓形,有光澤,深褐色,種臍白色,果期7-9月。

栽培

喜好溫暖溼潤的環境,生育適溫為20~28℃。 栽培土以肥沃砂質壤土為佳,全日照或半日照均可。以扦插或種子繁殖。

應用

可做庭園景觀樹、盆栽。木材堅硬,可以做住屋的支柱使用。根及樹皮可入藥。樹皮具鞣質,木材含distylin,具有抗菌作用。

知識

原產台灣、中國大陸廣、浙、閩、韓國、日本至琉球。蚊母樹在台灣的分布不廣,只有在恆春半島跟蘭嶼的原始森林裡可以看到它的蹤跡。葉片上常常因為昆蟲幼蟲的寄生,而產生圓形膨脹的蟲癭,當昆蟲化蛹羽化後,會在蟲癭上開個小洞然後飛出來。古時候的人看到了,以為這種樹會「生」蚊子,所以就把它叫做「蚊母樹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