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戟科
學名:Aleurites fordii
英名:Tong Oil Tree、Tong Tree
日名:
別名:光果油桐、油桐、罌子桐、荏桐、桐油樹、桐子樹、光桐、五年桐、百年桐、虎子桐、五月雪
落葉喬木,株高可達 20 公尺,樹幹通直,樹皮灰白或褐色,平滑;枝條多數,對生或近似輪生,伸長狀,光滑無毛。單葉互生,心形或闊卵形,先端銳尖或漸尖,基部截行至淺心形,紙質,全緣或呈 2~5 淺裂,掌狀 5~7 出脈,初背面具有毛茸,後則光滑無毛,葉基部之二腺體扁圓且無柄,不似千年桐有二杯狀而具柄之腺體。花多先葉而開放,多數,雌雄同株異花,總狀花序頂生,具有分枝,光滑無毛,花冠白色,倒卵形,五瓣,中心紅黃色,初春至夏季(4~7)月開花。核果圓形,上下凸尖,形似陀螺,表面光滑,種子 3~4 枚,闊卵形,像似無腳的褐色金龜子,背上有花紋。
喜全日照,土壤適應性強,但以富含有機質壤土為佳,排水需良好。以種子繁殖為主。
可做庭園景觀植物、行道樹、造林樹種。種子可榨油,稱為桐油,可做防水、防腐劑,亦可製塗料及製墨;木材質輕,可作家具、木屐、牙籤、火柴棒等。根、樹皮及桐油可入藥。
原產中國大陸,台灣於1660年代移民時引進種植。油桐種子有毒,誤食會產生劇烈的吐瀉。三年桐栽種後三年即可收穫,但經濟壽命較短;千年桐相較其經濟壽命則較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