棕櫚科
學名:Cocos nucifera
英名:coconut、coconut tree、coconut palm、coco palm
日名:
別名:椰子、椰瓢、古古椰子、越王頭、生命之樹、天堂之樹、半天水
常綠喬木,莖直立略彎曲,高大圓柱狀,基部膨大,單稈,無分枝,表面粗糙,高可達 15~25 公尺。羽狀複葉,叢生於莖頂端,小葉線形至披針形,葉基摺襞向外鑷合。花淡綠色,花序的上端有多數雄花,下端有為數不多的雌花,穗狀花序;雄花花被 6 枚,雄蕊 6;雌花肥大,花被 6 枚,子房 3 室,每室具胚珠 1 枚,只 1 室成熟,花期5~10月。堅果,大形,呈圓錐狀橢圓形,頂端微具三稜,略呈三角形,每顆重 1.5~2.5 公斤,開花後一年成熟;外果皮薄,顏色因品種不同而有黃、綠、橘色之別;中果皮厚,富於纖維質,稱之為 ''可爾''(coir);內果皮即堅硬之殼,呈核狀,核端有 3 個發芽孔,幼核之內壁,形成乳白色胚乳薄層,其內充滿汁液,稱之為 spoon coconut,每果約含 370 cc.以上,其後隨成長而汁液漸被吸收,胚乳增厚硬化,則為椰子肉(coconut meat)。
喜高溫多濕,充足的光照和穩定的溫暖溫度,良好的排水,以防止根部腐爛,因為這個物種容易在根部周圍過多潮濕的情況下受損,耐寒力弱,台灣北部不能結實。
公園或庭園樹景觀樹、行道樹。果液可供飲用;果肉可食或製椰乾、椰粉或煉製椰油、幼嫩花序中之液汁含糖份,可以醱酵釀酒。外種皮可製作繩索、蓆墊、毛刷;葉可以編帽、茸屋及草編裝飾品;椰殼可以製作器具,樹幹則可以當柴燒。根皮、椰肉、椰子水、椰子殼可入藥。
原產地不明,有謂之太平洋諸島者,亦有謂之於南美洲者,現廣泛栽培於熱帶地區。1645 年間荷蘭人最早引進在屏東一帶栽培。臺灣的可可椰子主要分成以下兩大類:矮生種和高幹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