暫無圖片
葡萄桑

無患子科

學名:Nephelium mutabile

英名:pulasan、poolasan

日名:

別名:山荔枝、黑毛丹

簡介

常綠喬木,高可達10-15米,樹幹矮,幼枝棕色、有毛。互生葉,羽狀或奇數羽狀,長17-45厘米,對生或近對生小葉2 - 5對,長圓形或橢圓形披針形,葉背有些許短而光滑的毛。花非常小的,帶綠色,無花瓣,具4-5毛萼片單生或成簇生在直立的、腋生或頂生的分枝上,圓錐花序具纖細的黃或棕色毛。果呈卵球形,暗紅色,果皮厚,革質,緊密嵌有厚、肉質、圓錐狀的鈍尖結節或直刺,最長可達1厘米,內部是亮白色或黃白色、厚約1厘米的果肉(假種皮),種子(果核)卵球形,長圓形或橢圓體,淺棕色,一側稍扁。幼年期約5-7年,依花性可分為雄株(僅具雄花,雌蕊退化)和偏雌株(雌花內具雄蕊,但雄蕊之花藥成熟時不開裂)。實生苗雌雄異株的比例為40%:60%(23:46),在台灣每年可開1-2次花,花後約160天果實開始轉色。

栽培

栽培與紅毛丹類似,喜高温多濕,沒有風害,低海拔的山地環境。年平均温度在24攝氏度以上,最冷月的温度要高於17攝氏度適合紅毛丹的生長發育。幼苗期不耐旱,需要適當增加水分管理。果實生育期最需要水。土壤以土層深厚,富含有機質、肥沃疏鬆、排水和通氣良好為佳。土壤pH值在4.5~6.5之間。

應用

果鮮食;果皮的顏色獨特,也是一種天然染料。可做庭園景觀樹。

知識

原產於喜馬拉雅東段以南至馬來群島一帶,在馬來西亞霹靂州低地森林的野生分布密度並不高,但在菲律賓呂宋島到棉蘭老島低海拔地區的引入種群卻很常見。與紅毛丹(Nephelium lappaceum)有親緣關係的熱帶水果,有時會把兩者混淆。馬來語名稱「pulasan」,其詞根「pulas」意為「扭曲」,由於用雙手扭轉其果皮即可剝開,因而得名。